top of page

众里寻他千百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几句词是很多人熟悉又喜欢的。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似乎瞥见一个朝思暮想的人,恍惚间又失去踪影,寻觅千百遍也看不到,啊!回头一瞥,那人不就在零零落落的灯火处吗?发现的心情,何等惊喜。。。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1140-1207年)的词,《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或许你会认为作者在写浪漫的爱情:等待、寻找、发现、欣喜。婉约中的失落,惆怅中的惊喜,心中滋味,旁人难以体会。但这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词吗?学者告诉我们那只是表面的现象,作者其实有他的深意。


辛弃疾是南宋的一位爱国词人,戎马一生,胸怀大志,怎么会在国家被敌人蹂躏的境况下去填写一首儿女私情的词呢?


有词学学者说作者是藉着描写元宵节街市热闹的景象来衬托他心中等待一位脱俗“美人”的出现。他等待、寻找,最后发现了,心中欣喜。在零落的灯火中,这人超然独立,寻找到了“她”,其他的一切都是虚华! 这“美人”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中的自己:一个在忧患岁月中成长,身负重任,愿为国捐躯,有高尚品格的人。


其实,在中国古典文学里,文人喜欢用香草和美人比喻理想的人格。如屈原说他喜欢把江蓠和芷草披在肩上,喜欢把秋兰结成的草索佩戴在身旁(请不要误会他有点“娘炮”)。还有,一大清早起身他就喝木兰花上的露滴,夜晚也以菊花的花瓣当晚餐1。这都是在表达他清高,不屑与人同流合污的心志。


屈原也用“美人”来比喻自己,他把自己比喻为一位被嫉妒、被诽谤、被排斥的美人;有时也用“美人”来暗喻理想的君王,表达自己希望得到赏识,被重用的心态。


无论是辛弃疾在灯火阑珊处寻找的“美人”,还是屈原心目中等待的君王,都让我感受到他们心中有一个高尚的理想,有一个一生追求的对象。那是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去等待、去追寻、去付出的。他们对自身品格的持守也让我看到只有高洁的品行才能与高尚的理想相配。


这高尚情操的表现可以在圣经里看到,但圣经里的比喻就直接多了,没有香草,也不用美人,直接地,神就是我们一生尊崇、敬拜、追寻的对象。看,摩西这样嘱咐以色列人:


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

也要殷勤教训你的儿女。


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

躺下,起来,都要谈论。

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

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

(申6:5 - 9)


在诗篇里,我们也常常看到诗人对神的渴慕:


神啊!你是我的神,

我要切切地寻求你。

在干旱疲乏无水之地,

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


我在圣所中曾如此瞻仰你,

为要见你的能力,和你的荣耀。

因你的慈爱比生命更好,

我的嘴唇要颂赞你。

我还活的时候,要这样称颂你。。。

(诗63:1 - 4)


夜深人静,在明亮的卧室里,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高尚情操让我反思信仰在我生命中的意义。我是如何尽心尽性尽力爱主我的神?如何切切寻求祂?如何活出祂的教导?如何瞻仰祂的荣美,喜乐地唱出“祢的慈爱比生命更好”的生命凯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1 《离骚》: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作者:陈礼读牧师

Comments


精选文章
最新文章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