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野芳虽晚不须嗟






















宋代大文豪欧阳修(1007 – 1072 年)性情刚直,充满正义感。有一次,因看不惯忠臣

范仲淹被诬赖,出来指责见风转舵的小人,却遭受毁谤,被昏君贬到峡州夷陵(今湖

北昌宜)作一个小小的县令。然而,他随遇而安,也尽心尽力做好他的工作,得到当

地人的喜爱。


夷陵这个地方经常下雨,天气阴阴郁郁的,到了春暖花开的二月也看不到花。当时,

欧阳修的好友丁元珍写了一首感时伤春的诗给他,欧阳修看了颇有感触,也写一首诗

回应他,题为《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夷陵有如天涯般的遥远,我怀疑春风吹不到这里!已经是二月了,花还沉睡。在恻恻

寒风中,橙黄的橘子在积雪中生长,凛冽的雷声也惊破了竹笋的新芽。夜里归乡的雁

鸣声,唤起了我乡情;新春的到来又触动了我久病的思绪!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

呢?我已看尽了洛阳盛开的牡丹花,对这荒野迟来的芬芳,也没必要叹息了。


欧阳修本来是翰林学士,担任起草皇帝诏书的重要职责,现在却被贬到这偏远的地方

作一个小小的县官。偏偏在夷陵这个偏远的地方,吹不到春风,看不见春花,加上久

病不愈,真叫人沮丧。但是,欧阳修说:“野芳虽晚不须嗟”。他不沮丧,因为“曾是洛

阳花下客”啊!


欧阳修曾在洛阳做官。洛阳是花都,到处开满了各式各样的牡丹。他写过《洛阳牡丹

记》,详细介绍了当地的二十四种牡丹,可说是赏花专家。所以他说:“曾是洛阳花下

客”,已经看尽了天下最富丽堂皇的牡丹花,这野花开得晚些又何妨呢?


欧阳修是在说花吗?表面上是,内心却是另有所思。他可能藉“春风”和“花”来暗喻皇上

和他的关系。他想,在这偏远的夷陵,皇上还会记得他吗?应该不会吧!如果皇上记

得,这山城早都开花了。但是,他告诉自己不要为被贬异乡而叹息,也不要为时节变

换、身体软弱而忧伤,因为啊,自己已经尝过了美好的日子。其实,现在也不错啊,

虽然没有往日的璀璨,却有今日的安静,就让野花慢慢地开吧!


欧阳修有自处的智慧!在感时悟事的心境中,跳出了自怜自叹的牢笼。


有时人很难接受生活突然的改变。繁华落尽,英雄迟暮,常令人无所适从,消沉颓

废。但是,想想看,自己已经享受过岁月的恩赐,曾经走过辉煌的日子,“曾是洛阳花

下客”,那就当“野芳虽晚不须嗟”了!


基督徒如何在逆境中自处呢?


使徒保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有形的罗马监狱和无形的压力阴影中,他说:“我无论

在什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

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

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4:11-13)


为什么使徒保罗能够活得如此自在?他心中有什么宝贝使到他在逆境中悠游自得?


读他书信的人知道那是他的主,耶稣基督!他已经领受了耶稣基督的丰盛。他对歌罗

西的信徒说:“我们在爱子(耶稣基督)里得蒙救赎,罪过得以赦免。”(西1:14)而

这爱子里面有神一切的丰盛。(西1:19)所以他说:“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

宝。”(腓3:8)


如果借用欧阳修这首诗作比喻,我们都“曾是洛阳花下客”了!我们的生命已经因耶稣

基督而丰盛了!对于任何的境遇都可以处之泰然了。


使徒保罗能够处变不惊,并且坦然面对死亡,靠着耶稣基督加给他的力量,他凡事都

能!


你我能吗?

精选文章
最新文章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